2000年甲A男足联赛刚进行了4轮,联赛轮廓还远未显露出来,但急急地“下课”铃声却已几度摇起,似乎已进入到第7年的联赛还将在躁动不安中度过。
国安主帅乔利奇三轮过后就带着“三连败”的耻辱在“下课”声声的风潮中离开了执教的座椅,而去年的黑马、今年的夺冠热门——辽宁抚顺队主帅张引也因球队的三平一负在紧似密鼓的下课声中忍受着帅椅的震颤。历练了7年的中国球迷难道还是这般的急功近利、盲目看重成绩吗?
作为足球比赛的直接欣赏者、评判者——球迷对自己的主队连续输球、不进球有意见本是天经地义的。花钱买的产品当然都希望是好的,特别是在有对比的情况下。但是如果我们认为球迷就是这么一个层次,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看球标准:赢了叫好,输了喊下课,也是不尽然。去年的沈祥福,今年也是遭遇连败的迟尚斌不是得到了球迷很大程度上的宽容吗?原因可以说就在于球迷因他们的人格魅力而给予了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球迷是可以同甘共苦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他们。
对于近日乔利奇的“换岗”,多方面的调查显示,球迷大多对乔利奇的工作环境是理解的,也知道他改造国安的过程需要时间,对他的不满主要表现在工作方法上。而从深层次讲,实际上球迷的不满更集中体现在对这几年国安俱乐部在人员自然衔接的操作失误上。从这点看,国安的危机远未过去,魏克兴作为“好人“可以“抵挡”一时,但如果国安队成绩还是上不去,国安俱乐部将很可能在没有挡箭牌的情况下直面球迷的谴责。
1996年的辽宁队、1999年的大连队和今年的国安队都走过了一条由辉煌到没落的下滑路,同样的,他们也都曾在自己与球迷之间划开了一条鸿沟。
从俱乐部操作上看,不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不重视球队的人员衔接这种短视行为是造成这几支球队短时间滑坡的主因,在这种相类似的情况下,这几支球队在困境中频换的教练就作为替罪羊充当了挡箭牌的角色。换教练可以暂时转移矛盾,但是却转移不了工作失误带来的成绩下滑的恶果。
现在在众多媒体的展示下,越来越全面地暴露在公众面前的甲A各队都苦叹承受着巨大的名次压力。但是至少从目前看,其中一部分压力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球踢给谁看?是观众,是球迷,俱乐部操作行为的好坏最终体现的是左右了观众们的喜怒。俱乐部的行为不能抛开对比赛观赏者的反应的考虑。而恰恰在这点上我们许多俱乐部还是把自己操作行为看成是完全独立的,根本无须考虑外界球迷的反应,这事实上是掩耳盗铃的作法,俱乐部不考虑球队长远的建设发展,届时必然会捉襟见肘的情形,而现在蒙在鼓里的球迷在看到真相时自然不会接受,那时俱乐部只能去承受自酿苦果带来的球迷的责难。
这样说,是不是双方就是一种利益关系,甚至有时必然会导致对立关系。当然不是,当我们羡慕欧洲球迷用掌声鼓励当年降组的主队明年再来的时候,其实也许我们忽略了他们之所以能如此宽容的原因,即俱乐部为球迷做了什么,俱乐部自己的行为是否问心无愧。在有具体操作失误的情况下,如国安,现在最为必要的是与球迷进行沟通,去年国安队实际上已沦为毫无风格的青年军,京城球迷也想到了今年俱乐部应该放手锻炼年轻人,而且本赛季前几轮对手实力强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成绩不理想本可以预见,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安俱乐部放下架子,能够把俱乐部的困难及摆脱困难的设想摆出来,球迷应该会理解,进而在赛场上也会给予困难中的队员更多的鼓励。但如果俱乐部不是主动去做这件事而是被动的,让媒体去选择,现今虽然资讯发达,但是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媒体不免会展示多个“切面”,而不是完整的层面,而且还可能有许多负面的东西,在其影响下,不理解自然就会出现对立。因而今年大家本来准备好给予乔利奇的时间、宽容,在对他暴躁脾气的叙述中就逐渐消弥最后演变成了砸向他的“板砖”。
规范俱乐部的操作,不仅在于做好俱乐部球队近期与长远的规划打算,更重要的是与俱乐部所面对的主体——观众做良好的沟通。
无视球迷群体呼声的“密谋”行为只会造成更加躁动不安的甲A,更加急功近利的甲A。
总是高高在上的隐藏“为什么”,而把尴尬的结果留给球迷,最后只能让他们去愤怒。